您现在的位置: 网站首页 / 研究发现 / 正文

柴窑

作者: 闻长庆 闻果立 浙江中立越窑秘色瓷研究所 发布: 2019-9-8 分类: 研究发现 阅读: 次 

明代人论窑器必曰:柴(秘)、汝、官、哥、定。宋代人论窑器必曰:秘色上,汝窑下。秘色即柴窑。以历史文献为依据,让历史文献说话。

柴窑:五代进奉柴世宗皇帝而得名,又续相沿进奉宋太祖、太宗、真宗、神宗等皇,为宋五大名窑之首。五代与大宋二者相续兼之、缺一不可,宋柴窑之名由来。

五代柴世宗皇帝,在位显德元年(954年)至显德七年正月(960年),共六年。何窑符合进奉柴世宗又进御北宋皇帝?在中国陶瓷史唯独秘色,以古文献为证,如下:

1.中国五本正史记载柴窑产地;

2.宋人论宋名窑之首;

3.宋皇论宋瓷之冠定论;

4.明代六位学者明确柴窑产地;

5.柴窑原产地 古代慈溪籍六位著名学者言上林湖产柴窑;

6.附注:耀州与河南声索柴窑产地概况; 

关键词:柴窑、瓷秘色、秘色窑、千峰翠色、雨过天青

基本信息

中文名称:柴窑 

柴窑别称:瓷秘色;秘色瓷;秘色窑;御窑越器;官窑越器;秋色瓷

柴窑雅号:雨过天青;千峰翠色、色如天、秋水澄、青天过雨、雨后晴、 

柴窑拼音名称:柴窑Chaiyao  秘 色Maise 秘色瓷Miseci  秘色瓷器Mise porcelain  

外文名称:  ST color porcelain “圣色瓷”

类别: 瓷器 

发现地:上林后司岙秘色窑(柴窑)遗址  法门寺

一、  中国五本正史记载柴窑产地

据中国县志、省志正史记载:《余姚六仓志》卷十七,录入《秘色窑》进柴周者刓削尤薄,数百年后无完物。

在中国正史文献记载中唯一记载:进柴周者是秘色窑。

历代帝皇重青器,唐代有南青北白著称。秘色为南青供奉之物。越器自唐被茶圣陸羽推崇为诸窑之冠,类冰类玉,无一窑与相提并论。唐宋三百余年间帝皇官营焼造秘色,独宠秘色。被宋皇推崇为诸窑之冠,至宋后被民间俗称为柴窑,众多古文献记载非常清楚。

在中国县志中唯一记载柴窑产地,《余姚县志》卷六:物产,唐宋置官监窑,秘色即谓柴窑。 

其他各地产瓷县志、省志中找不到《柴窑》二个字。

不仅《余姚县志》中记载柴窑。在《浙江通志》中记载产柴窑。

《浙江通志》被录入《钦定四库全书》记载:产柴窑。(见浙江通志,卷一百四:秘色即柴窑521-639页)。

以上本县志、省志都记载产柴窑。从《钦定大清一统志》记载,秘色即谓柴窑。(大清一统志:秘色即柴窑_479一265页)。
上述中国五本正史:《余姚六仓志》、《余姚县志》、《浙江通志》、《钦定大清一统志》、《钦定四库全书》都记载:柴窑产自上林。有历史有记载,没有历史显然是没有记载。这最基本常识。
二、   宋人论宋名窑之首
宋名窑:看宋皇帝要那个名窑用时间最长,要最多,逐有秘色。
1. 宋周煇《清波杂志》九十二页,越上秘色器,钱氏有国日供奉之物,不得臣下用,故曰“秘色”。又汝窑,宫中禁烧,内有玛瑙末为油,唯供御,拣退方许出卖,近尤难得。”
注:周煇说:秘色上,不得臣下用。而汝窑拣退出卖庶民可用。明确汝窑为下。
2. 宋叶寘《坦斋笔衡》末俗尚靡,不贵金玉,而贵铜瓷,逐有秘色窑器。世言钱氏有国日,越州烧进者,不得臣庶用,故云“秘”。
 注:叶寘:论比,贵超金玉,逐有秘色窑器。其他宋瓷,如汝窑等无法与金玉比珍贵,不能相提并论。
叶寘《秘色窑》笔衡录入《钦定四库全书》五代诗话 卷十,1486-724页。
3.宋稗官《宋稗类钞》,录入《钦定四库全书》其卷三十二记载:王蜀报朱梁信物,有金棱碗,越瓷器致语云:“金棱含宝碗之光,秘色抱青瓷之响” ,乃吴越钱镠事,梁所烧秘瓷,相沿以奉柴世宗,所谓柴窑者,其色如天,其声如磬,精妙之极,今不可复睹。
注:宋宫稗官说:吴越秘色,从梁相沿奉至柴世宗,谓柴窑。
三、  宋皇论宋瓷之冠定论
 宋代论宋名窑,最具有话语权的。应是宋皇帝诏书文献宋皇后实证。
1.《宋史》记载:宋太宗淳化元年七月(990年),诏青瓷库纳诸州青瓷。青瓷库在建隆坊,掌受明、越、饶州、定州、青州白青瓷及漆器以给用,以京朝官三班内侍二人监库。
 注:宋太宗诏书把明州、越州为诸窑之首。
2.宋太宗:柴世宗与宋太宗曾称兄道弟,打下江山,都归宋太宗与李皇后所有。明德皇后李氏,她生前接收了柴世宗皇宫内全部珍宝,至后人们常说,柴窑即秘色。她认为宋代名窑为秘色越器与定窑最好,被李皇后带入地府。
2012年4月6日 - 1984年10月考古发掘李皇后陵,李氏死于万安宫,景德元年(1004)三月十五日,终年45岁。先是殡于沙台,三年后葬于永熙陵。出土越器(秘色瓷)三件与定窑佐证依据。说明李皇后最喜欢南青北白。(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巩县文物保管所联合组成发掘队)
3. 宋真宗时:2012年4月6日 - 1984年10月考古发掘宋景德三年(1006年),赵祐墓出土越器,盏托二件。没有见河南等地瓷器,独见越器。证明自唐至宋秘色,雄霸天下。(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巩县文物保管所联合组成发掘队)。 
4.宋安定郡王趙令畤《候鯖録》、卷六《秘色》:今之祕色瓷器,世言錢氏有國,越州焼進,爲供奉之物,臣庶不得用之,故云祕色。
5.见《宋史》、(见《续资治通鉴》),钱俶列传必先罗列于庭,焚香再拜秘色。(陈万里《陶瓷考古文集》23-27页,紫禁城出版社,1997年。)
在中国陶瓷史中唯独由皇帝罗列于庭,焚香拜秘色。找不到笫二。不仅吴越国皇帝焚香再拜秘色。而从法门寺秘色供奉之物,唐皇帝拜秘色,秘色地位比皇帝高。
唐至宋三百余年间帝皇独宠秘色,官营,罗氏置窑官省作头等焼造秘色。仅从宋太祖至神宗时就有百余年之间都有秘色进御。越器独揽宋宫苑用瓷,数以万计,被宋皇帝诏书推崇为诸窑之冠。其他各地青瓷窑没进御史文献记载。
四、  明代六位学者明确柴窑产地
明代六位著名学者确认:上林湖产柴窑、为诸之冠。明代王世贞、方以智、顾起元、徐应秋、胡震亨、谢肇淛等,被历代冠名公认,史学家、金石学家、思想家、哲学家、科学家、文学家、著名的藏书家等称号,又是明朝各时期大臣,官二品。他们都考证一致确认:上林湖产柴窑、为诸之冠。
五位学者书录入《钦定四库全书》详见原著,如下:
   1.明方以智《物理小识》方以智《物理小识》“窑器本末” ,柴汝官哥定,宋窑之名也。元美曰,柴世宗进御。叶寘言钱镠焼,陆龟蒙咏越窑,“夺得千峰翠色来”,则唐己有矣(图二)。
《物理小识》录入《钦定四库全书》下册,卷八,25页。
明方以智(1611——1671年),明代思想家、哲学家、科学家。法名弘智。家中藏书丰富,被誉为“两间皆字海,一尽始羲皇”的稽古堂。方以智载书泛游江淮吴越间,遍访藏书大家,博览群书,四处交游,结识学友。任工部观政、翰林院检讨、皇子定王和永王的讲官。
由明方以智重要举证:柴世宗进御。是由宋代叶寘言钱镠焼。
2.明王世贞《弇州稿》记载:秘色即柴窑。
舜为陶器,迄于秦汉。今河南土中有羽觞,无色泽者,即此类也。陆龟蒙诗所谓“九秋风露越窑开、夺得千峰翠色来”,最为诸窑之冠。至吴越王有国日愈精,臣庶不得通用,谓之秘色,即所谓柴窑也。或云制器者姓,或窑柴世宗时始进御。与宋叶寘类同。
《弇州稿》载入《钦定四库全书》169卷 宛委余编卷十五。
明王世贞(1526年-1590年) ,明代著名文学家、史学家、收藏家,天生有特殊天赋,看过的书终生不忘。官刑部主事,累官刑部尚书。明代王锡爵一品大臣称“古今著述之富,公(王世贞)为第一”。纪晓岚四库馆大臣也称:“自古文集之富,未有过于世贞者”王世贞嗜书成癖学者,有以庄园换书《两汉书》的佳话,堪称王氏之秘宝。王世贞称此书为:“诸本之冠”。建有四藏书楼,“藏经楼”“尔雅楼”、“九友斋”、“小酉馆”。仅“小酉馆”贮书达3万卷。大量古籍记载知识集于一身。明代姚美中评曰:王世贞为天才纵肆,千载一人。
3. 明胡震亨《唐音癸签·诂笺四》:208页。
越窑许浑诗:沉水越瓶寒,又:越瓶秋水澄”。陆龟蒙诗:“九秋风露越窑开,夺得千峰翠色来”,越窑为诸窑之冠,至钱王时愈精,臣庶不得通用,谓之秘色,即所谓柴窑者是。俗云:若要看柴窑色,雨过青天色。与许、陆诗正同。留青日扎。
明胡震亨(1569-1625),明代文学家、藏书家。原字君鬯,后改字孝辕,自号赤城山人,晚号遯叟。(1597 )中举,后为合肥知县,定州知州,德州知州,擢兵部员外郎。浙江海盐武原镇人。先世业儒,藏书万卷。一生嗜书如命,时人称之为博物君子。《唐音统签》本为范氏家藏,康熙年采进宫中,康熙四十四年(1705年)命编《御定全唐诗》,《明史·艺文志》、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等书目皆有著录,仅有一部“统签”全书,亦即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部,堪称稀世孤本。
秋水澄、千峰翠色、秋色、雨过青天色与许、陆诗四种色正同。对“色”的解读。
4. 明顾起元《说略》:“千峰翠色来最为诸窑之冠”陆龟蒙诗所谓,“九秋风露越窑开,夺得千峰翠色来”,最为诸窑之冠。至吴越王有国日愈精,臣庶不得通用,谓之秘色,即所谓柴窑也,或云制器者姓,或云柴世宗时始进御。
明顾起元(1565~1628)金石学家、书法家。字太初,一作璘初、瞒初,号遁园居士,应天府江宁(今江苏南京)人。万历二十六年进士,官至吏部左侍郎,兼翰林院侍读学。任南京国子监司业,祭酒。乞退后,筑遁园,闭门潜心著述。博览群书。朝廷曾七次诏命为相,均婉辞之,卒谥文庄。着有《金陵古金石考》、《客座赘语》、天启四年(1624)。三笔编记《说略》为六十卷刊行,广文书局印行,民国五十九年十二月初版。
5.明谢肇淛《五杂俎》陶器,柴窑最古,今人得其碎片,亦与金翠同价矣!盖色既鲜碧,而质复莹薄,可以妆饰玩具,而成器者,杳不可复见矣!世传柴世宗时烧造,所司请其色,御批云:“雨过青天云破处,这般颜色做将来”,然唐时已有秘色。陆龟蒙诗:“九天风露越窑开,夺得千峰秘色来”,惜今人无见之耳!
注:柴窑是秘色:御批云:“雨过青天云破处,这般颜色做将来,然唐时已有秘色”。今一些研柴窑学者会经常选择性失明,“是唐时已有秘色”。告知最后一句作出选择性失明。
《五杂俎》一书收入《国学珍谢肇淛本文库》(民国二十四年)。下册,卷十二,物部169。谢肇淛(1567—1624年)生于浙江钱塘。历任湖州、东昌推官、南京刑部主事、兵部郎中、工部屯田司员外郎,撰《五杂俎》,亦是知名藏书家。酷嗜藏书,收集宋人文集颇富,贮于"小草斋"中。
注:与明胡震亨《唐音癸签·诂笺四》:雨过青天色。二人对色解读相同。出生相差二岁,(1625年)亡故仅差一年,同令人。
6.明徐应秋《谈荟》柴窑秘色:陆龟蒙诗所谓,“九秋风露越窑开,夺得千峰翠色来” ,最为诸窑之冠。至吴越王有国日愈精,臣庶不得通用,谓之秘色,即所谓柴窑也,或云制器者姓,或云柴世宗时始进御。
    徐应秋官至左布政使,从二品属于省级最高长官。政迹炫赫,刚正不阿,还是著名的藏书家,名入《江浙藏书家史略》。《玉芝堂谈荟》三十六卷,入四库全书著录。
五、柴窑原产地 古代慈溪籍六位著名学者言上林湖产柴窑
论窑器,嘴皮子翻得再好,不如筆頭子記得準確,有字才有据,自古就是这个硬道理。捕风捉影,众说纷纭,混淆视听,所炒之地最缺少是当地接地气筆頭子記得“柴窑”二字準確证据。最基本常识,首先是应查考该地正史《县方志》、《省方志》是否有记载,其次是当地文人雅士,乡贤古籍记载。有这样的记载才是最接地气。有产必有记,显然没有产没记。连这最基本常识性记载都没有,不应手里拿着几片瓷,用嘴皮子叫着这是柴窑,正与街上变戏法大力士卖药有什么二样。没字没据,今文博界叫伪命题。
柴窑在历史上没有谜,近十年搅出谜。在余姚(慈溪) 正史中和本地名人雅士古籍中再次可解你柴窑产地之谜。
据唐宋文献与墓志文记载,唐代中央政权,看中慈溪上林风水宝地,三省,在上林置“省瓷窑”,官营烧出“瓷秘色”。此后时代不同,名称记载也在变更,如:“秘色越器”、五代早期称“秘色瓷”、五代晚期称“秘色窑”、 宋后被民间俗称改名为 “柴窑” 。 
历代重青器,唐代有南青北白著称。越器自唐被茶圣陸羽推崇为诸窑之冠,类冰类玉。至宋后被民间俗称为柴窑,众多古文献记载非常清楚。
古慈溪有六位先贤柴窑产自上林湖,最接地气,本土历史文化说。清代高士奇、厉鹗、袁枚、宋梦良、宋怡山、沈文荧,古慈溪人本土六位学者,二本正史《余姚(慈溪)县志》、《余姚六仓志》记载:柴窑产自上林湖。原著如下:
1. 高江村《酬仓林·宋均窑瓶歌》录入《钦定四库全书》872-194页古来窑器崇朴质,瓦甖土缶无奇特。越窑传自李唐开,青瓷共宝柴皇式。雅具偏从赵宋多,锦边芒定嫌芒刺,敕使新窑建汝州,熊熊玛瑙流光泽。
高士奇(1645-1704年)又号江村,今慈溪匡堰镇高家村人,每日为清康熙帝讲书释疑,评析书画,极得信任。 
2.清厉鹗《南宋杂事诗》会向歌楼喚酒京,不烦束带款逄迎。玉缸若借甆罂佐,秘色新来雨后晴。 
清厉鹗、沈嘉辙、吴焯、陈芝光、符曾、赵昱、厉鹗、赵信七人《南宋杂事诗》录入《钦定四库全书》14736一530页。厉鹗生于康熙(1692-1752年),卒于乾隆。先世居浙江慈溪,后迁至钱塘。
3.清袁枚《随园诗话》卷七 第六十条:
“骨董家相传:雨过天青色磁,始于柴世宗,按晚唐早有之。陆龟蒙诗曰九天风露越窑开,夺得千峰翠色來”。 
注:袁枚考证认为:浙江慈溪上林供御柴世宗,雨过天青色磁,在唐己有。袁枚(1716-1798年),字子才,号简斋,晚年自号仓山居士、随园主人、随园老人。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,祖籍浙江慈溪。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、散文家、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。乾隆四年(1739年)进士,授翰林院庶吉士。 
4.清宋梦良《姚江竹枝词》: 秋色瓷佳溯昔朝,柴窑为号又官窑。上林湖畔今耕凿,犹掘遗珍似乍焼。
原注:“秘色磁出上林湖,见邑乘。宋梦良,字竹孙,凊末余姚人。诸生。著有《步梅诗钞》,《姚江竹枝词》三百首。童银舫
编注《溪上流韵》卷十二,民情风俗,688页(六)。注:宋梦良先贤对秘色磁历史有深厚研究,挖掘上林窑遗址,从短诗中,能一口气说出这秘色磁、秋色瓷、柴窑为号、又曰官窑,四个名号,不简单,就今天的学者知者甚少。是一位了不起乡贤。
5.清宋怡山《秘色窑》录入《余姚县志》:六仑志 卷十七清宋怡山《秘色窑》:论越窑盼自唐季,钱氏据淛水服玩,奢靡穷极工巧其,进柴周者刓削尤薄,数百年后无完物。
 注:宋怡山慈溪上林湖人,他挖上林湖窑秘色柴窑遗址,秘色柴窑赠送给慈溪浒山镇人外甥女婿沈文荧。 
6.清沈文荧《谢外舅宋怡山先生,以上林窑秘色磁见赠》录入《溪上流韵》。越磁珍秘柴周古,颜翠青天过雨。汴梁罢贡此种绝,南渡新窑重堪数。
原注:清沈文荧余姚浒山人(今慈溪市) 人,1859年举人,曾升直隶知州,出使日本,再知商州,着《春萍馆诗集》,《眠琴谢词钞》等。
童银舫编注《溪上流韵》慈溪历代风物诗选 卷十一,土特珍品647页。

结语

笔者举证自宋至清十八本古籍明确记载:上林产柴窑。宋代名窑之首,从梁相沿奉至柴世宗秘色,谓柴窑。 
1.中国四本正史《浙江通志》、《欽定大清一统志》、《欽定四库全书》,《余姚县志》、《余姚六仓志》都记载:上林湖进御柴荣,产柴窑。
2. 宋周煇著《清波杂志》、宋叶寘《坦斋笔衡》、宋稗官《宋稗类钞》都记载:上林湖产秘色诸窑之首,柴窑。
3. 《宋史》宋太宗诏书:李皇后、宋真宗秘色诸窑之首记载。 
4. 明代六位学者明确柴窑产地,为诸之冠。五本书录入《钦定四库全书》。
5. 最接地气古慈溪籍六位著名学者说,上林湖产柴窑。
上述正史、宋史文献有字才有据,比嘴皮子翻得再好,不如筆頭子記得準確,柴窑根本没有谜。
其他各地瓷窑产地声索柴窑,可惜找不到柴窑二个字,今一些研柴窑学者会经常取章断文,搞选择性失明,搅出一个谜,误导柴窑是谜,在自毁前程。
笔者是一个举证者,不要误认为一家之言。是正史、宋史、产地史、明史、中国陶瓷史等众史之言。勿误。
注:详见闻长庆闻果立 著《越窑•秘色瓷研究》西泠印社出版社,上册, 166页一187页。  
六、附注:耀州与河南声索柴窑产地概况
耀州:在五代时为北汉耀州国藉,与后周柴荣是敌对国,耀州声索柴窑产地,最基本常识不符合国藉,与柴窑毫无关系。
当地曾一度被讹传为鼎州窑或柴窑所在。
河南:五代与北宋早中期时没烧造供御能力,至北宋晚期河南窑还在窃仿古秘色制度,汝州造假秘色阶段。
上述二地,从本地县志、省志中找不到《柴窑》二个字。本地学者也没写过产《柴窑》历史,不接地气。在宋代时耀州与河南二地学者都在赞秘色,而匠工忙着仿造假秘色。古籍本白纸黒字胜过今嘴皮子雄辯。 
一.耀州声索柴窑产地
耀州声索柴窑产地,忽视五代耀州的历史,忘记自己北汉国藉。有《宋史》五代北汉耀州为证。
五代北汉耀州与后周柴荣敌对国,二国有没门之仇。柴世宗怎会把柴窑(御窑)建到敌国北汉耀州去?
1.据《宋史》、《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》卷第五下半卷原阙,二月乙未,北汉耀州团练使周审玉等四人来降,各赐方物有差。以审玉为汾州团练使,改名承瑨。
2. 宋安定郡王趙令畤(1061~1134)《侯鯖錄》;秘色为供奉之物。 
 趙令畤耀州人、宋神宗、宋徽宗、高宗时不赞耀州窑。
3.北宋寇准陕西渭南人  太平兴国五年进士,授大理评事,三度为相。
《忆岐下旧游》,静眠铃合闻羌笛,闲酌松醪引越瓯。
寇准  陕西人(961-1023):宋太宗至仁宗时赞秘色越器。而不赞耀州窑。
4. 耀州窑:从本地县志、省志中找不到《柴窑》二个字。
5. 据北宋神宗文献记载:贡瓷(1068年),文献在神宗熙宁元年耀州华原郡土贡瓷器五十事”,这是关于耀州贡瓷的最早一次记载、已在北宋晚期(1068年)至(吕墓1092年)间。耀州窑还是耀州窑。
6.陕西考古院判断鼎州窑(耀州) 为柴窑,讹传。
陕西考古院判断富平银沟遗址为唐宋县城遗址,此前曾为鼎州窑,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历经2012年、2016至2018年两度对富平银沟遗址考古发掘,该院判断该遗址是一处唐至元代的县城遗址,系富平县城“义亭城”所在,且为目前全国仅见的保存完好的唐宋县城遗址。
由于该遗址分布较多瓷片,且质量上乘,当地曾一度被讹传为鼎州窑或柴窑所在,但在唐至元代文化层中,均未发现制瓷业相关遗迹或遗物存在,这些瓷片并非本地生产,推测系来自商业活动。
二.河南声索柴窑产地
 五代与北宋早中期时河南没有烧造供御能力,找不到供御文献。至北宋晚期河南窑还在窃仿古秘色制度,汝州造假秘色阶段。有七个宋代文献佐证:
1. 据北宋徐競《宣和奉使高丽图经》:高丽及汝州新窑器,皆窃仿古秘色制度。
2. 据南宋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》文献记载:汝州造假秘色事蔡攸。
3. 从河南本地县志、省志中找不到《柴窑》二个字。
4. 考古李皇后宋太宗明德李皇后陵。找不到河南宋窑产品。
5. 考古宋真宗,景德三年(1006年),把最珍宝越器二件,随葬赵佑皇太子陵。找不到河南宋窑产品。
6. 如河南能产柴窑老大?没必要造汝窑笫二,这是简单道理。据宋叶寘《坦斋笔衡》命汝州造青瓷?经不起历史考证检验。
7.北宋宋庠(1066)河南人。《新年谢故人惠建茗》左{左金右历}沸香殊有韵,越瓷涵绿更疑空。
宋庠河南人:北宋仁宗时赞越器。而不赞河南窑。


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!标签: « 上一篇下一篇 »

评论列表:

网站分类
相册分类
控制面板
搜索
友情链接